苑裡房裡古城 紅磚間的歲月痕跡 義渡亭的人情味覺
台灣西部鄰近台灣海峽的海線地區
受益於便利的船運
在台灣早期的發展是屬於比較繁榮的地區
位在苑裡西南方
房裡古城的建築群
在時光緩慢流動中
留下一些早期移民在這裡生活的痕跡
如今走入這片安靜的街區中
新舊建築參雜的聚落裡
想像著這裡曾經是當年最繁華的商業重鎮
早期泉州移民跨海來台
帶著家人與滿懷的希望
走入這片原本屬於道卡斯族房裡社的土地上
他們披荊斬棘開墾田園建造屋舍
在眾人辛勤的耕耘下事業蓬勃發展
各種商務像是鹽館和布染遠近馳名
房裡也逐漸凝聚成為了一座熱鬧的街市
然而繁華背後也衍生出治安的隱憂
加上族群之間的利益衝突所引起的械鬥
於是地方仕紳集資築起一圈土造的城牆
城外更有護城溝與種植刺竹來加強防禦功能
這座「房裡古城」
是保護家園的重要屏障
也是先民共同面對險惡時代的無奈
隨著時光的流動與社會的發展
鐵路建設翻轉了城鎮的重心
大量外移的人口
加上新興商圈的崛起
房裡古城的光環也逐漸的消失
昔日繁榮的景象已不復見
在人們長期的忽視與疏遠之後
如今古城牆早已消失
現場依稀可尋得大溝渠的痕跡
但在街區裡蒼老的紅磚老屋
斑駁的牆面 剝落的瓦片
淡淡地訴說著過往的繁華歲月
街內有座仍保存完整的「蔡家古厝」
充滿歷史感的大厝
精雕細琢的木作與石材
顯現出當年財富與榮耀
老屋的正廳與兩側廂房
以優雅的姿態靜靜地矗立著
提醒人們記起房裡古城裡的那段曾經的時光
想要體會這座古城日常的生活味覺
可以到順天宮前的大榕樹下
老榕樹枝椏蜿蜒樹下的濃蔭
帶來了盛夏中難得得清涼感
樹下有著一座古樸的義渡亭
在那蠻荒的年代中
位處海岸的地形流沙處處
當年這裡是居民與商旅渡河的必經之處
義渡亭不只是候船的地方
也是尋求庇護與祈願的所在
到廟裡向媽祖上香祈求平安
渡船竹篙輕擊水面
載著滿滿人群緩緩划向對岸
這是一種帶著暖意的日常
也是媽祖信仰的無限延伸
多年後河道和義渡也已不再存在
義渡亭依舊屹立在榕樹下
成為了附近居民乘涼的場所
午後人們聚集在亭中閒話家常
偶爾傳來笑聲與榕葉沙沙作響
這多年未曾改變的場景
忠實地記錄著古城最真實的脈動
頹敗的紅磚牆的縫隙裡
爬滿歲月的痕跡
義渡亭裡依舊回蕩著笑談聲
媽祖廟前煙香裊裊連結著過去與現在
如今的房裡古城在靜謐中散發出懷古的魅力
也提醒著人們
這裡曾經是族群移民在逆境中攜手共築家園的所在
也是曾經商業繁榮的見證地
安靜的午後走入古城冷清的街道之中
看不到昔日商務繁盛的景象
也聽不見街市裡的喧囂
只有陣陣涼風吹過
靜坐於被樹影遮蔽的義渡亭裡
細心的感受著古城的呼吸聲
聆聽老樹喃喃的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