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驛呷百二 120經典時光展
午後走進舊臺中車站
大廳內正舉辦「臺中驛呷百二」特展
在這熟悉的空間裡
帶著人們走入了跨越百年歲月的旅程
從媒體中得知
特展中
展出了四套與鐵路及周邊街景相關的精緻模型
引起我高度的關注
在開展之後
趕緊的找個時間來去給他了解一下喔
闡述了一座車站的歷史
從1905年初建木造房舍
到1917年第二代紅磚站房啟用
再到2016年第三代新站啟用的歷史演變
紅磚白石相間的「第二代臺中車站模型」
重現了當年車站完工時的優雅姿態
中央鐘塔左右對稱的山牆建築線條
和精緻的屋瓦設計
透露出日式建築的莊嚴與創新
經由這模型的生成
車站的紅磚站體
老鐘樓、木構屋架
與圓拱窗等建築元素
還有車站前來往的人群與車流
月台上候車的旅客的身影
把即將被人淡忘的過去
再次忠實的呈現了出來
「吊腳樓模型」
呈現的是台中市綠川沿岸
過去的「吊腳樓」街景
反映那個年代庶民生活的空間樣貌
為了能有一個暫時的棲身之所
有些民眾在沿綠川與柳川岸邊
搭建簡易房屋俗稱「吊腳樓」
那些建築在河岸邊
高腳懸空的木造住屋
樓下就是湍急的河水
場景裡可以看見洗曬衣物中的婦人
玩水嬉戲中的孩童
還有屋簷下晾著衣物的生活氣息
每一幕都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
這些在過去曾經與我們習習相關
如今卻早已消失的日常片段
透過這精緻的模型再次地被喚醒
如今 吊腳樓已成為了一段難忘的往事
台中市區鐵道沿線街景
這座模型巧妙地結合了
車站周邊的生活樣貌與繁忙的鐵道活動
從街屋招牌、騎樓攤販
蹲下身來仔細觀察這些場景
其中的人物的姿態
時光像是停留在那單純的年代中
也讓我憶起當年在”火車路孔”附近活動的一些往事
這些曾經是不起眼的日常
如今都是最值得收藏的風景
台中機務段模型
車間裡停靠著藍皮列車等各種車輛
等待保養的機車整齊的排列
也可看見工程人員與維修車體的作業
其中還包括各種工作道具
完整模擬當年機務段的日常
細節之中可見信號桿 鐵道柵欄
與簡易站務設施
以及地面材質和鐵道上的碎石
地上的油污與枕木斑駁感也自然地呈現出來
展現出出台中機務段的歷史
也讓人理解火車可以正常運行的背後
有一整個龐大的維修與調度系統在支撐著
這也是一般乘客所不容易看見的世界
整個展場不大
用寫實的模型來訴說這段故事
用高超的工藝連結起曾經的記憶
讓我再次意識到
這座造型優雅的舊臺中車站
曾經是南北交通的樞紐
如今已成為城市記憶的起點
走出展區
回望那座熟悉的老車站
聽不見百年前的蒸氣列車的汽笛聲
只有高架鐵道上的車輛快速的奔馳著
我細細的品味著
多年前模糊的軌跡與微弱的回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