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4的文章

雨後的望高寮 看見都會區的溫柔婉約

圖片
  離開磺溪書院之後 沿著蜿蜒的山路往遊園路走 或許是交通優勢上的考量 這條通往大肚山的道路 有著頻繁的車流 雙向單線的山路上 後照鏡裡一路上都有緊跟在後的車輛 在寬闊處 趕緊的減速靠邊 讓出道路以免耽誤後方車輛的行程   望高寮位處大肚山脈高處 視野相當遼闊 東向可以看見台中市區的街景 西向則可望見海線上的台中港區 以及大肚溪以南的彰化平原等地 白天可欣賞日出、夕陽 夜晚則能欣賞璀璨的夜景 是觀星賞月的好去處   只是礙於個人習慣早起早睡的生活模式 加上設備簡陋和拍照技術不佳 夜間攝影這門學問 對我而言是有些障礙 所以關於望高寮的夜景 只能從網路上攝影前輩分享的照片來理解   午後 微弱的陽光從厚重的雲層中透出 灑落在剛被雨水洗滌過的山坡上 山巒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霧 經過了一場暴雨的淨化之後 滿山的綠意更顯青翠 潮濕的空氣中 飄散著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氣息   西向的視野中 天空中依然有著厚厚的雲層 近處的建物在薄霧中若隱若現 城市的喧囂似乎被厚重的濕氣所隔絕 更遠處的海平面 則是被白色的霧霾給遮蔽了   我漫步在觀景平台上 雨後的涼意讓人暑氣全消 天空上偶有幾隻鳥兒掠過 為這宛如水墨畫卷的場景增添了幾分生動   在視野開闊處的長椅上坐下來 閉上眼睛 靜靜聆聽風聲和鳥的鳴叫聲 感受著大雨過後的望高寮那份特有的魅力   這區塊有別於記憶中的荒蕪 求學時代 在假日中這裡幾座廢棄的碉堡 和四通八達的地下坑道 曾經是學生們熱門的探險處所 那時 踩在當地特有的紅土地上 穿梭在滿山遍野的相思樹林裡 在那段青春的歲月中 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   掩體前方 那片東向的視野 是可以看見台中市區的方向 或許是近期豐沛水氣的滋潤 蔓生的野草遮蔽了遠望的視角 加上慢跑活動設施封鎖線的阻攔 所以只能翻出多年前的舊照片 從老影像中來回味這美麗的景色了   迎著風 我在觀景平台上流連著 公車轟隆的引擎聲打破了周遭的寧靜 起身時划過腳下那灘未乾的水窪 濺起了些許的水滴 在西斜的陽光下 鞋上的小水珠閃耀著金黃色的亮光   我知道在入夜之後 在望高寮看得見耀眼的燈海 這萬家燈火迷人的光影
圖片
  到達書院時正下著雨 這雨勢還不小 只能在車內小歇等候雨停 豆大的雨滴猛力的拍打著車頂 吵雜聲中夾帶著大肚大排裡的潺潺流水聲 我閉目聆聽這大自然所生成的白噪音 等待著雨停 等待著天晴   不遠處的書院 透過玻璃的霧氣中看起來格外的古樸 這場雨 成為與我同行的旅伴 看著這陰沉天色和空氣中濕潤的氣息 這雨在短時間內似乎是停不下來 撐起傘來 來去磺溪書院走走吧   磺溪書院是一座古老而莊嚴的書院 書院以磚木結構為主 建築風格簡樸而典雅 保存了清代書院的典型風格 走近大門時 清幽的氣息撲面而來 時光瞬間回到了百餘年前 門口上方的黃色燈籠隨風搖擺 這裡曾是無數學子苦讀詩書 追求理想的地方   在雨水的洗禮下 更加突顯了老建築上的木雕 磚雕和剪黏工藝 雨水拍打在門檻上發出細碎的聲響 我撐著傘走進書院 雨絲在屋頂上匯聚順著瓦溝滑落   在雨中少了平日的人潮 書院裡格外的靜謐 只有雨水敲打著木窗的聲音 室內的空間 在陰雨天時只剩下昏黃的光線 講堂中陳設著古老的木製長桌椅 這裡是當年學子們探討學問的地方 內部依然保留著古時的風格 木桌上似乎還殘留著昔日的書香 在角落的椅子上坐下 聽著窗外的雨聲 想像著昔日學子們吟誦詩書的情境 雨水順著屋簷流下 清脆的滴答聲在庭院中迴響著   文昌帝君端坐於正殿中 淡淡的香氣伴隨著裊裊上升的香烟 供桌上擺放著學子們到這裡來祈求的心願 一旁有著厚重幽黑的籤筒 筒裡的每一根籤的籤詩裡 有著文昌帝君的關愛與祝福 加上那本葉山居士著作的靈籤解說 應該可為徬徨無助的心靈找到一個指引 桌上擺放著磨損嚴重的神筊 強烈的訴說著人們對於未來的祈求與期待   雨持續下著 過水廊裡十分的安靜 雨滴從屋簷滴落在石板上的聲音 滴答滴答的聲響在小空間中迴盪著 靜靜的聽著這穩定的頻率 這瞬間 緊繃的思緒似乎得到舒緩   書院前方是大片的農田 旁邊的大排裡有著豐沛的水源 隨著季節的輪轉 多年來人們在此辛勤的耕耘 農耕滿足了人們的日常所需 書院填補了學子們心靈上的空缺   磺溪書院為這裡帶來了濃烈的書香氣息 讓我體會到前人晴耕雨讀的勤奮和求知欲 無論時光如何變遷 這博大精深的文學魂魄 早已深植在人們的心中   我帶著滿心的歡愉走出書院 在大雨過後 戶外的空氣格外清新 這座書院讓我看見傳統建築的內在之美 也讓我對在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書香加上老建築留下的迷人風采 仲夏的午

追分車站 遇見時光停格的角落

圖片
  這些天 天氣極度的不穩定 在可見藍天和陽光的日子裡 突然間吹起了強風 厚厚的雲層快速地聚集過來 很快的大片烏雲遮蔽了陽光 接著 暴雨傾盆而下 就這麼時晴時雨的 難以捉摸的天候打亂了生活的步調 卻為這仲夏中帶來了些許的清涼意   在雨尚未降下之前 來到了位於臺中市大肚區的追分車站 這裡是臺鐵海線和成追線交會點 這座車站因其獨特的歷史背景 和古老木造車站的建築 加上 ” 追分成功 ” 的傳說 深受許多鐵道迷和遊客的喜愛   緩步走近時 感覺到老車站的時空 似乎已經停留在那遙遠的歲月中 這座充滿歷史滄桑感的車站 保留著舊時代的風韻和味覺 等待著旅人來此細細的品味   鐵路運輸的功能是多樣化的 除了客運之外貨品運輸也是主要的項目之一 所以 貨運倉庫是車站必須要有的配套建物 車站邊的倉庫規模可以看出車站的吞吐量   在那最繁忙的年代中 每日有著大量的貨物進出 這些幕後的情節 往往都是在客運業務的離峰時段來進行 所以這個充滿汗水的環節被許多人忽略了 然而 老倉庫總是在一旁默默的支撐著   隨著歲月的流動 關於物流這檔事 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當鐵路運輸不再是唯一的通路時 老倉庫只剩下蒼老的外牆和緊閉的鐵門   我喜歡老倉庫的沉穩 斑駁的水泥牆面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鏽蝕的鐵門代表著時代的眼淚 在微鹹的海風中老倉庫依然英挺 在時光的流動中期待著重生時刻   老車站的本體維護得十分良好 站體本身的特質加上各式熱絡的活動 讓這座車站有了新生的契機 除了常見吉祥祈福的文字寓意之外 運用日本時代所留下的站名 經過當地仕紳的媒合 與日本國內同類特質的車站加強交流與宣傳 大大的提升了老車站在觀光價值上的檔次   配合車站的文宣主題 除了功名和勵志的祈願之外 對於終身大事的祝福是另一個強項 站體裡外布置著喜氣的花朵和各色的燈籠 當風吹過時 色彩繽紛的吊飾隨風飄盪著 這浪漫的景緻會令人擁有難以拒絕的幸福體感   車站大廳內飄散著一股淡淡的木頭香氣 抬頭仰望屋頂上 樑柱是以古老的工法來組合 在油漆的深層中看得見歲月的痕跡   大廳裡有幾張黝黑的長條板凳 這長椅曾經承載著無數旅人的體溫 我伸手輕輕地撫摸 似乎還可以感受到木頭上的餘溫猶存   售票窗口 雖已不復當年熙攘的人潮 但那熟悉的櫃台仍舊保留著原貌 只是 一旁的自動售票機的按鍵上閃著亮光 還有那剪票口旁的電子票證感應立柱 在這些現代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