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清水瀞園的故事 穿越時光的古宅美學
前些天在網路社群中看到 可以報名參訪台中清水黃家瀞園的公告 很早就想去看看這座有名氣的大宅院 由於開放的人數和梯次並不多 於是在開放的時段趕緊的把握機會報名參加 期待可以一睹當年大戶人家的生活日常 一早為了避開上班時段的車潮刻意的早些出發 下高架橋之後 在進入清水市區前 看看時間還早就先吃個早飯再說 路邊有間販賣著傳統台灣美食的早餐店 灶台上滷鍋裡飄散出誘人的香氣 先點上一份香 Q 脆口的腳筋飯和一份炒麵 再來碗香甜的白菜滷以及一碗綜合湯 白飯裡淋上了油亮的滷汁 在攪拌之後泛著濃濃的豬油香味 炒麵淋上蒜泥與韭菜醬油之後 吸上一口略帶咬勁的麵條 可以吃到古早懷念的味道 綜合湯裡料多湯鮮 這份簡單美味的早餐 真的不錯吃喔 黃家瀞園位在臺中清水區的三美路上 這裡沒有商圈的喧囂 也沒有觀光勝地的擁擠人潮 來自時光深處的氣息隨著風吹 在洗石子的牆面與紅磚瓦下悄悄流淌著 大宅的主人是日本時代清水地區的知名仕紳 曾經擔任當地的庄長與區長 是地方上具有聲望的政治人物與地主 瀞園建於 1929 年 這座兼具中西風格的宅邸 將當時流行的建築美學融入傳統閩南格局之中 寬闊的庭院前方有座半月形的池塘 池畔有石橋可通往池中的假山與島台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設計 代表著屋主的地位與生活品味 穿過庭院走近華麗的古宅 可以看到獨特的建築立面 設計外觀不再是傳統閩南紅磚拱門 而是以折衷主義風格打造的立面 拱圈、柱式、山牆與屋頂上的鬼瓦 這些和洋式的建築元素融入其中 牆面以磁磚與洗石子的結構 雕塑出各式的裝飾與徽紋 其中出現網球和球拍的元素 讓人能感受到那個年代貴族生活的品味 寬廣的客廳中 天花板上的裝飾和地上地磚的紋路 可以看見各種洋式的設計 充分展現主人家崇尚時代潮流的方向 第二進建築的區塊 則是回到熟悉的閩南古宅樣貌 木構屋架、屋脊、雕樑畫棟 剪黏、交趾陶、木雕、石雕與彩繪 在陽光下閃耀出細膩又繁複的層次 牆上的彩繪出自名匠之手 巧妙地將洋式的繪畫工法與傳統故事結合 讓門楣彩畫與壁飾都呈現生動的氣息 黃家瀞園最令人驚豔的地方 就在於大膽又自然的融合了東西文化 前廳的現代感與後屋的古典味 讓兩個時代在同一屋簷下共存 在那個古早的年代中 這座宅第扮演著清水地區民宅建築的領頭羊 隨著時光的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