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5的文章

臺中清水瀞園的故事 穿越時光的古宅美學

圖片
  前些天在網路社群中看到 可以報名參訪台中清水黃家瀞園的公告 很早就想去看看這座有名氣的大宅院 由於開放的人數和梯次並不多 於是在開放的時段趕緊的把握機會報名參加 期待可以一睹當年大戶人家的生活日常   一早為了避開上班時段的車潮刻意的早些出發 下高架橋之後 在進入清水市區前 看看時間還早就先吃個早飯再說 路邊有間販賣著傳統台灣美食的早餐店 灶台上滷鍋裡飄散出誘人的香氣 先點上一份香 Q 脆口的腳筋飯和一份炒麵 再來碗香甜的白菜滷以及一碗綜合湯 白飯裡淋上了油亮的滷汁 在攪拌之後泛著濃濃的豬油香味 炒麵淋上蒜泥與韭菜醬油之後 吸上一口略帶咬勁的麵條 可以吃到古早懷念的味道 綜合湯裡料多湯鮮 這份簡單美味的早餐 真的不錯吃喔   黃家瀞園位在臺中清水區的三美路上 這裡沒有商圈的喧囂 也沒有觀光勝地的擁擠人潮 來自時光深處的氣息隨著風吹 在洗石子的牆面與紅磚瓦下悄悄流淌著 大宅的主人是日本時代清水地區的知名仕紳 曾經擔任當地的庄長與區長 是地方上具有聲望的政治人物與地主   瀞園建於 1929 年 這座兼具中西風格的宅邸 將當時流行的建築美學融入傳統閩南格局之中 寬闊的庭院前方有座半月形的池塘 池畔有石橋可通往池中的假山與島台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設計 代表著屋主的地位與生活品味   穿過庭院走近華麗的古宅 可以看到獨特的建築立面 設計外觀不再是傳統閩南紅磚拱門 而是以折衷主義風格打造的立面 拱圈、柱式、山牆與屋頂上的鬼瓦 這些和洋式的建築元素融入其中 牆面以磁磚與洗石子的結構 雕塑出各式的裝飾與徽紋 其中出現網球和球拍的元素 讓人能感受到那個年代貴族生活的品味 寬廣的客廳中 天花板上的裝飾和地上地磚的紋路 可以看見各種洋式的設計 充分展現主人家崇尚時代潮流的方向   第二進建築的區塊 則是回到熟悉的閩南古宅樣貌 木構屋架、屋脊、雕樑畫棟 剪黏、交趾陶、木雕、石雕與彩繪 在陽光下閃耀出細膩又繁複的層次 牆上的彩繪出自名匠之手 巧妙地將洋式的繪畫工法與傳統故事結合 讓門楣彩畫與壁飾都呈現生動的氣息   黃家瀞園最令人驚豔的地方 就在於大膽又自然的融合了東西文化 前廳的現代感與後屋的古典味 讓兩個時代在同一屋簷下共存 在那個古早的年代中 這座宅第扮演著清水地區民宅建築的領頭羊   隨著時光的流動 ...

金秋的苑裡小鎮 稻浪翻滾 藺草飄香

圖片
  苗栗的海岸沿線 苑裡鎮的周邊有著大片結穗累累的稻田 秋天的陽光下 大地染上一層金黃 從海上吹來的風讓整片稻浪隨風翻動 翻動中的稻穗閃爍著耀眼的波光 這正是苗栗在金秋季節裡最美的風景   苑裡的山腳和灣麗一帶種植了大片的水稻 當陣風掠過田間 稻穗猛烈的搖擺發出悅耳的沙沙聲 這是農民在辛勤耕耘後的回報 空氣裡飄散著收穫的喜悅   苑裡這片帶著海洋味覺的土地 除了富饒的農產之外 也蘊藏著藝術與創意的驚喜 在相關單位的推動下 每年秋收前後 彩繪稻田成為小鎮最吸睛的焦點 不同顏色的稻秧被巧妙栽植成巨幅圖案 從紫、黑、綠到金黃 組合出令人驚嘆的視覺藝術 從觀景台俯瞰 水稻田裡被風吹動的圖案 除了文字之外 有時也會呈現與現代時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圖案 或是卡通電影的經典造型 充滿設計感的場景是傳統農業與藝術創意的結合 這些生動活潑的畫面 讓靜謐的農村多了幾分活力 也為秋天增添了幸福的色彩   藺草文化館」是苑裡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這座建築內展示著深厚的工藝歷史 早期苑裡地區的濕地適合種植藺草 藺草是一種質地堅韌的植物 能編成草蓆、草帽與外出用的提袋 到了日本時代 藺草製品更成為台灣外銷的重要工藝之一   館內的空氣瀰漫著淡淡的草香 牆上展示著以藺草編成的生活用品 有細緻柔軟的草蓆 也有精巧可愛的草帽與提袋。 在光影之間可以看到老匠師 以雙手與時間交談 用一條條草梗在指尖穿梭 緩緩地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古老記憶   車窗外午後的陽光灑滿了田野 帶著海洋味道的風吹起稻浪不斷的翻湧 靜靜地看著閃閃發亮的稻田呈現出迷人的光影 用心來感受秋日所散發出來的氣息 稻浪正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彩繪代表著農村的創意與生命力 藺草默默地展現古老傳統的延續   苗栗苑裡 這個兼具農業、藝術與工藝的海線小鎮 用最樸實的方式來展現最閃耀的金秋之美 在這片金色大地裡 稻穗低垂秋風吹過 我遊走其中 細細的品味秋天的美好

苗栗鯉魚潭水庫 群山之間美麗的湖泊

圖片
車窗外吹著陣陣強風 陽光從雲縫間緩緩落在蜿蜒的山路上 行經幾個緩坡之後 路旁就可看到一片寬廣的湖泊 鯉魚潭水庫是一座多功能的水庫 坐落於大安溪支流「鯉魚潭溪」上游河段 附近有寬廣便利的快速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加上幾個有歷史的風景區可以串聯順遊 因此逐漸成為熱門的休閒旅遊景點   這座水庫位於山區 是中台灣重要的水資源命脈 也是一座兼具 供水、灌溉、防洪與發電等多重用途的綜合型水庫 更是一處結合 自然景觀、生態教育與工程美學的地標 其中孕育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湖畔常見 白鷺、夜鷺、翠鳥 等水鳥棲息 周圍林地則生長著多種原生樹種與野花   在豐水期時 鯉魚潭水庫焦點就是那座造型特別的鋸齒堰 鋸齒堰的外觀像一座大型的藝術品 在水流長期的流動中鋸齒狀的溢流口 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金屬般的光澤 當滿水位時水流順著一道道鋸齒奔騰而下 濺起的水霧在空氣中化為微微的彩光 站在堰旁能看見水流奔往下游的景觀 聽著轟隆隆的水聲與周圍的山風交織   當陽光灑下湖面閃爍著銀色的光芒 這自然的節奏是鯉魚潭最迷人的風景之一 沿著湖岸步道緩步向前 湖面隨著光影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色調 當陽光從快速移動的雲層中穿透下來 水面上與山坡上 一道道移動的明亮光帶滑過山腰與林梢 陰影的移動讓山巒忽明忽暗 陽光與陰影之間的變幻無窮 展現出一場柔和而壯麗的光影秀   登上觀景平台 平靜無波的湖面映照著周圍青翠的山林 放眼望向更遠處 火焰山鮮明紅褐色的山體 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奪目 那抹濃烈的色彩與鯉魚潭柔和的湖水 在群山環繞之中營造出了迷人的景緻   風輕輕的掠過 清涼的體感帶著山林的氣息 湖邊偶有水鳥滑翔而過 站立於平台上 望著遠方的火焰山與緩緩流動的雲層 會有一種被大自然包圍的感動   鯉魚潭水庫的美 除了壯闊的山光水景 那一份光影交錯的詩意更是令人驚艷 陽光、雲層與湖水的變化 呈現出永不重複的瞬間 它的魅力是來自光與影之間 這是一種需要你親自感受的靜謐 只要你願意停下腳步 就能感受到那份自然溫柔的擁抱 ...

秋日午後 台中清水高美濕地的風與光

圖片
在颱風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下 這幾天下了幾場大雨之後氣溫也降了下來 秋日的午後 陽光不再炙熱 位於西部海岸線的台中高美濕地 從海的深處吹來陣陣強勁的季風 這強風除了挾帶著鹽分與海的氣息 間歇性的強風帶來一種讓人瞬間清醒的震撼 依著當地的潮汐 在木棧道入口前等候表定的開放時間   望向台中港區的方向 整列巨大的風力發電機在遠方緩緩轉動 在海風稍歇的片刻 耳邊可以聽見風車發出低鳴的節奏聲 與遠處海浪來回的沙沙聲   潮水退去後廣闊的泥灘閃著銀色光芒 大片的草澤隨著強風的吹襲形成了迷人的綠色草浪 陽光映照在濕潤的地表上 微微的波光與海平面自然的交融 人們頂著強風小心的走在木棧道上 為了保護這片濕地寶貴的生態 木棧道兩側明確的標示著相關規定與罰則 提醒著遊客保持冷靜與理性的態度   看似寧靜的濕地裡 蘊藏著無數的生命 這是一片各種水生與陸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寶地 招潮蟹從洞穴裡探出頭來 高舉著的大螯 閃著金紅色的光芒 淺灘上成群的彈塗魚用胸鰭支撐身體 在泥地上靈活的彈跳著 靈巧地移動中充滿了活力 這些小生命 是濕地生態體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也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生機   行進中目光焦聚集中注視著濕地上可愛的魚蟹 突然間在木棧道下方 發現了一整排屬於人類的鞋印 這不該出現的足跡讓人意外 這腳印讓我一路思考著 與標示板上那筆 5-25 萬新台幣罰款之間的關聯性   濕地中綿延一整片綠色的雲林莞草 是高美濕地中受保護的珍貴植物 也是台灣濕地的重要指標物種。 強風吹過時 大片的莞草隨風搖曳 掀起一層層的綠色草浪 陽光映在那片隨風翻動的草浪上 讓水岸邊這片綠色的海洋 不時閃爍著金綠色的光芒   雲林莞草 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 具有良好的抗風與抗鹽性 在濕地生態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高美濕地中的雲林莞草 是台灣島內少數仍能茂盛生長的保育植物 在長期的適應下擁有強壯的根系 緊緊抓住泥沙讓這片土地變的穩固 大片的草叢 為濕地上的生物提供了安全遮蔽與繁殖空間 草叢內潛藏著豐富的生態活動 各種蟹類和彈塗魚在其間穿梭 水鳥則在上方盤旋覓食 形成一個多層次的自然舞台 另外 雲林莞草對生長地區的水質與鹽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所以學術單位常會以莞草的生長狀態 作為監測濕地健康與水文環境穩定的參考指標 當強風掠過 看似柔弱的草叢正默默地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