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南投魚池 原味的秘境 頭社水庫

圖片
  在極端的氣候影響下 最近幾波的強降雨幾乎淹沒了大半個台灣 這讓人無法捉摸的天候 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日常生活 雖是如此 有些在幾個月前就預定好的行程 依然必須照著原來的進度持續的去完成 帶著雨具和些許不安的情緒 走吧 來去南投走走   在離日月潭風景區的不遠處 隱藏著一處幽靜的自然秘境 頭社水庫 這裡沒有喧囂的人潮 只有靜謐的湖面與生態豐富的步道 悄悄的擄獲旅人們的目光   魚池鄉頭社村 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小聚落 這裡土地肥沃 卻因地勢關係長期缺乏穩定的水源 為了守護這片良田的生命力 政府興建頭社水庫來解決當地農田灌溉問題 這座土壩式的水庫完工之後 徹底的保障了村內廣大的農地無憂的灌溉用水   隨著時間的流動與環境的改變 這座小水庫逐漸從單純的灌溉設施 轉變成一處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交融的旅遊地 如今這座水庫除了原本的農耕灌溉用途之外 也保留大自然最原始的樣貌 成為一處可以尋得內心寧靜的處所   環繞水庫的步道 是一條平緩好走的生態步道 也是一處可以闔家同遊的景點 規劃完善的木棧道沿著湖岸而行 沿路兩旁是蓊鬱的林木可以遮蔭 在對的季節裡行走在其中 可以嗅到淡淡野薑花的花香 步道旁的水岸邊綻放著潔白的花朵 夏日裡微溫的空氣中 風中除了飄散著花香 也夾雜著湖水與泥土的氣息   優雅的 山龍坑吊橋 橫跨於水域之中 橋身的線條與兩岸翠綠的植被 水中的倒影中構建出帶著詩意的畫面 站在橋上俯瞰整個水庫 碧綠的湖水映著遠山 微風吹動了湖面 偶而露臉的陽光下 水面閃爍著粼粼的波光   旅人們用著優雅的體態緩步的沿著步道前行 水岸邊有幾座木造小屋 為這原味的園區添加幾分的生活氣息 路過開闊處的觀景平台可以坐下來歇歇腳 靜靜聆聽風穿過樹梢的聲音 看著蜂蝶在花間飛舞 這原味的湖光山色之美 保有最純粹的模樣 雖然有些內斂但卻深入人心 在寧靜之中來體會旅行真正的意義 靜靜的與風景對話 也唯有如此才有機會 得以深入的去領略大自然最真實的內在之美   頭社水庫的景緻重點在於沒有人工的雕琢 這樣一處兼具水利工程與自然美景的地方 沒任何商業行為 現場瀰漫著的是純淨的原始味覺 看不見華麗的大景 也沒有美食的香氣 卻會讓人不自覺的思念這片平靜的水色與山光 走過一回之後雖不曾驚呼 ...

苗栗 通霄漁港的海風與浪濤

圖片
  在旅行之中 有海有風加上現場美麗的影像 就會生成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 今天想說一下關於海洋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走進通霄漁港 用鏡頭記錄這片海洋風情所掀起的波瀾   苗栗通霄漁港 這座小漁港平日裡沒有喧囂的觀光人潮 只有最寧靜純粹的海景 從空中俯瞰漁港 停泊在港內整排的塑膠漁筏 跟隨著潮水的波動猛力的搖擺著 這裡是許多討海人生活中的起點與歸處 位於通霄鎮通西里的通霄漁港 雖沒有久遠的歷史 卻記錄著台灣西岸近代漁業的縮影 這裡的漁民堅持傳統跟隨著潮汐 主要是以捕撈近海漁獲為主 為小鎮的居民帶來最新鮮的海味   滿潮時港區的水域中有著十分壯觀的景象 大量的潮水湧進港內 浪花拍打在堤岸 翻湧中呈現出一片銀白色的浪花 激情的海浪聲不絕於耳 低鳴聲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浪花一波波衝向港堤 濺起如霧的水珠 岸邊的釣客不為所動靜坐於海堤上 眼光注視著水面上沉浮中的浮標 黝黑的臉龐帶著一種無法言喻的平靜 這時周遭只剩下風、浪、和心跳的聲音   台灣西岸的海岸線沒有東北角那般的陡峭 與海連結的是寬廣平緩的金色沙灘 在刺眼的陽光下 海與天的界線顯得有些朦朧 沿著海堤視野的延伸 可以看見通霄海水浴場前端的沙灘 遊客們脫下鞋子走在細柔的沙地上 潮水來來回回於沙灘上 人們追逐著海浪所留下的濕痕 也帶來了陣陣的驚呼聲 海岸線上 一整排高聳的風力發電機 巨大的扇葉緩緩的旋轉 與藍天上的雲朵交織出壯觀的畫面   這座遠離城市喧囂的漁港裡 時間的轉動讓人感覺有些緩慢 旅人們可以用一個下午的時間 靜靜的坐在堤岸邊 吹著帶著海洋鹹味的海風 聽聽海浪來去轟隆隆的聲響 用心的體會漁港內這些感動人心的畫面   通霄漁港不是熱門的打卡景點 也沒有華麗的觀光設施 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節奏 有滿潮時驚心動魄的海洋風情 也有午後迷人的光影與獨特的魅力 可以讓人遠離生活上的雜音 讓心靈跟著海浪舒展 可以讓海浪來安撫人們心中凌亂的波濤 讓思緒隨著風中旋轉的風車遠颺 在岸邊的海堤上一張張發呆中的臉龐 這是漁港中的日常 ...

苗栗 通宵神社 虎頭山麓的舊時光

圖片
通霄神社位在苗栗通霄虎頭山的半山腰 是小鎮裡一處幽靜古雅的角落 神社建於昭和十二年 當時日本政府推行「一街庄一社」政策 在各地興建神社 當年是祭祀天照大神 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神社 象徵著帝國的神聖與權威 在歲月的流動中 神社見證朝代更迭與信仰的轉換 如今則是成為旅人追尋歷史記憶的場所 也是一處 與舊時光相會 的歷史景點   沿著古老的石板參道緩步而上 高大的鳥居佇立著 參道兩旁一盞盞石燈籠在歲月裡逐漸的斑駁 模糊的字跡中可以看見部分抹去的痕跡 但歷史的印記仍隱隱透出它的過往 陽光斜灑而下 石面上映照著柔和的光影 讓時光回到昭和年代的時空之中   神社的拜殿原本是日式木造建築 但在朝代的變遷下 拜殿被改為奉祀先賢先烈的忠烈祠 屋頂改造為閩南式的燕尾脊 紅磚牆體呈現出台灣建築的風格 神社後方昔日的本殿建物早已消失 殘存的基座與遺跡訴說著過去的輝煌 草叢間的石板依稀可見昔日工匠雕琢的痕跡 濃密的草叢與枝葉繁茂的大樹間 夏日裡傳來蟬清脆的鳴叫聲 這份空靈與寂靜 讓人深刻的領略到歲月流轉所生成的巨大能量   神社周邊的附屬建築 傾頹的社務所被鐵皮圍籬與鋼構屋頂保護著 修復工程似乎是正在進行中 原來的神官宿舍現已修復成為休憩所 木造建物的外觀與室內空間透露出濃濃日式風格 站在休憩所旁的露台往下望去 通霄鎮的街市清晰可見 視野中能看見火車站 學校 和更遠處閃爍的粼粼波光的海面 是旅人駐足流連的好所在   通霄神社 規模雖沒有大型神社的宏偉 但卻是一座原址保存與時代融合的表徵 這個保留鳥居 參道 燈籠原貌的場域 同時也是一處兼容不同朝代的記憶 如今通霄神社已被苗栗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成為人們休憩、尋幽、賞景、拍照與緬懷過往的場所 以沉靜而溫柔的姿態 迎接願意放慢腳步的訪客來此賞景   在這片充滿歲月感的山坡上 通霄神社蒼老的身影靜靜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在吹著微風的午後 我們懷著敬意走進這座神社 傾聽山風吹過老松的聲響 靜觀落葉飄進石燈籠的情境 這景緻 似乎又回到那個 與神同在的...

2025通霄沙雕藝術節 走進逍遙沙城

圖片
  在 2025 盛夏的陽光下 歷史悠久的苗栗通霄海水浴場 展現出夏日中熱情洋溢的場景 「 2025 通霄沙雕藝術節」 以「逍遙沙城」為主題 一場夏日與藝術交織的饗宴 在這片海岸上熱情地展開   進入海水浴場的大門 停車場周邊那片蒼翠的木麻黃樹林 為這炎炎的夏日帶來了滿滿的涼意 寬廣的林地就像綠色長廊 除了為車輛提供天然遮蔭 人們走在其中 看著樹梢隨風搖曳 聽著不遠處傳來海浪聲 建構出了夏日中動人的序曲   走在樹林中 腳下厚厚的木麻黃落葉像地毯般柔軟 褐黃相間的針狀落葉鋪陳出了時間的印記 柔軟的踩踏感之中傳來了細細的沙沙聲響 抬頭仰望光線從葉隙灑落 投下斑駁的光影 這迷人的景緻讓我對這座充滿歷史感的海水浴場 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   走進「逍遙沙城」 2025 通霄沙雕藝術節的展示區 從苗栗縣政府的官網之中得知 這個展覽展期自 7 月 12 日至 9 月 14 日 時間從早上 9 點一直到晚上 9 點 有個重點 這個精采的沙雕展是免費開放參觀 所展出的作品是由來自多國藝術家 與台灣沙雕團隊聯手創作   逍遙主題區裡的沙雕作品環繞著「逍遙」概念 表達自由、放鬆與身心的逍遙 一座座精雕細琢的作品 搭配著藍天碧海以及整列巨大的風車 在艷陽下訴說著對於大自然的關愛 或是族群之間的相互包容與傳承 當然與現代科技相關的主題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點 這些由國際頂尖沙雕師所打造的作品 讓遊客走入了一座跨越國界的藝術空間 在輕鬆悠閒的情境之中 來理解藝術家們想要表達的訴求 當然 這些比較嚴肅的主題只是一個創作上的方向 一般人是無法也無須深入去理解其中深奧的意涵 遊客們在這些作品間流動 輕鬆地邊走邊看 吹吹海風 拍拍照 或是在一旁有遮蔭的互動區中 撥弄著帶有溫度的海沙 或是嘗試創作出自己專屬的城堡 親子同樂之餘也可留下一些與沙雕相關的記憶 園區也貼心的提供了簡易的清洗設施 讓遊客可以清爽的離開沙灘   樹林邊有幾處攤位 販賣一些清涼的飲品和冰棒 坐在林間的石椅上小歇一下 海面上吹來徐徐的微風 看著逐漸西斜的夕陽 沙灘上的沙雕作品也閃耀著金色光芒   2025 年夏季 通霄海水浴場在金色海砂與藝術家的巧手之下 成為一座「逍遙沙城」 這裡沒有門票 只有跨越國界的沙雕藝術 這裡沒有華麗的展館 只有一片林蔭與厚實柔軟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