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5的文章

中興新村的午後時光 為花開而來 為回憶而停留

圖片
  2025 年六月的下旬 我們來到了南投中興新村 一個曾經是政務繁忙的所在 在褪下了原有的光環之後 如今呈現出安詳靜好的地方 此行原本是為荷花而來 在未見滿開的花況之際 意外收穫了一場關於記憶與風土的深刻旅程   中興新村省府路兩旁的荷花池 是南投地區著名的夏日賞荷景點 從五月底至六月上旬是荷花盛開的時間點 不過一直到七月初   仍可見零星花開的景象 荷池長約 500 米左右 馬路兩側有著高大的椰林 在盛開季節荷花池裡會有多色荷花交織其中 在隨風搖擺的荷葉映襯之下 迷人的景色總會吸引許多人到這裡來賞花   觀賞荷花最佳的時段是清晨至上午十點之前 此時荷花花瓣初展 葉片上有著晶瑩的露珠 池邊微風輕拂蜜蜂飛舞其間 在朝陽柔和光線之中顯得十分的唯美   夏季初應是荷花盛開的時節 然而池內只見零星綻放的花朵與大片翠綠的荷葉 或許是氣候使然又或許是我們來的不是時候 無緣遇見滿池花開的壯觀景象 荷葉間可見大量飽實的蓮蓬 在遠望的視角之中 椰林下翠綠的荷葉隨風搖曳 在無壓的午後 依然可以感受到中興新村內 所散發出來淡淡的釋然與安定的悠閒氣息   放慢腳步轉進宿舍區的老巷弄之間 一條條巷弄裡充滿了熟悉又陌生的場景 引領著我們穿越時光 回到那個熱鬧非凡 帶著省府光環歲月的黃金年代   老建築依舊保有昔日的樣貌 在滿園的綠意中矮牆、紅瓦、木窗 斑駁的牆面記錄著歲月的痕跡 當年居民繁忙穿梭其間 如今繁華已逝卻多了幾分從容與安穩   大操場的周邊是舉辦各項大型活動的核心地點 寬闊的草地邊環繞著成排的大樹 樹下盤根錯節的根系交織出網狀的圖騰 色彩繽紛的風箏 在湛藍天空中自由翱翔 樹影斑斕中一陣陣微風吹來 老人家靜坐在樹下乘涼 在流動的歲月中看著村子內的轉變 回想著那些曾在這裡生活、成長、奮鬥的身影 風吹過時 大樹的樹葉間沙沙作響 吹散了盛夏的悶熱 也吹走了那些逐漸淡出的日常   這回沒能遇上滿池盛開的荷花 卻讓我們真正看見了中興新村的內在 這是一個能讓人停下腳步靜靜享受的地方 即便是當年的繁華已不再 中興新村仍然用著自己的節奏 默默譜寫著一段段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 中興新村的魅力不只是來自花開時的美景 而是存在於那些看似平凡 ...

南投埔里 莊嚴神聖的寶湖宮地母廟

圖片
  南投埔里的枇杷路有一座氣勢磅礴的廟宇 寶湖宮地母廟矗立在群山懷抱之中 宮殿式的建築格局 屋脊鋪設大量青綠琉璃瓦 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 因此也常被人稱為「台版青瓦台」   從主殿向外遠望埔里地區的視角 可俯瞰整個埔里盆地 廟宇的整體建築面積龐大 兩側對稱的鐘鼓樓與環山而建的建物 視覺上帶著尊貴與莊嚴的氣息 寶湖宮地母廟 設計理念以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為基礎設計 融合台灣在地工藝與地理特性 廟宇屋脊使用琉璃瓦與飛簷斗拱結構 搭配精細工藝製作的神獸、龍鳳 充分展現傳統廟宇的華麗工藝 上山的道路有著微微的坡度與層層的階梯 這是一段親近神明的通路 也是一趟淨化身心與祈福修行之旅   地母廟本身雖以道教為主體 但也融合佛教的觀音信仰 門前放置一對大象 印象中傳統宮廟多用石獅為守門獸 石獅陽剛威猛可以驅邪鎮煞 大象則是較柔和的守護象徵 符合地母所代表的慈悲包容的形象 顯現出護佑的本質而非威嚇的意象 廟前廣場中央可見一朵放射狀的蓮花圖騰 大象象徵力量與承載 蓮花象徵智慧與覺醒 廟前這些格局以最自然柔和的方式 提醒來這裡參拜的信眾 地母廟並非僅為祈福消災之所 也是修心養性的修行聖地   主殿屋脊高聳 殿內供奉地母至尊 是大地之母 萬物之源 神像端坐寶台神容莊嚴而溫和 像是一位庇護蒼生的母親 靜靜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子民 身旁繚繞的煙香中 承載著無數信徒的祈願與感恩 走進殿內無論是祈求平安 還是單純的靜心尋道 地母啟化萬民的心意從未中斷   站在主殿前方的廣場上視野遼闊 可以看見埔里市區的建物 也可看見廣場前八卦九龍池的全貌 再循著廟邊的登天路走往廟宇的高層 這登天路是段有著無數階梯的上坡路 行走於白色的階梯時 緩步慢行的過程中可以親身體會 修行的道路並非是一步就可登天 必須是一步一腳印的過程 一路經過神農殿 太陽殿 最後走到至高處的乾元殿與太陰殿 各個殿中奉祀著不同的神尊 身為紅塵中的凡夫俗子 並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差異 走入殿中雙手合十 用著最虔誠的體態恭敬祈求 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站在乾元殿前的廣場上 依靠著欄杆迎著陽光 靜靜的看著眼前的景物 廟宇屋頂翠綠色的琉璃瓦閃著耀眼的光芒 不遠處的城鎮和遠方山巒起伏的輪廓 建構出了一幅平安祥和與世無爭的畫面 我用心的感受著這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 和來自大地之母那份無聲的慈悲與...

南投中寮 九份二山震災紀念園區 傾聽大地的心跳聲

圖片
南投中寮有一處曾經被大地撕裂的地方 如今看似靜默無言 但卻承載著一段震撼人心的歷史 這裡是南投中寮的九份二山   九份二山位於南投縣中寮鄉東北方 海拔約 1,050 公尺 「九份二山」震爆點 是台灣 921 大地震的震央所在地 這次大地震所造成嚴重的災難 也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這個地點如今已成為地震教育與紀念場所 具有地質學與歷史教育雙重意義   帶著敬畏與緬懷的心情 走進這片被時間與大自然刻畫過的大地 這裡是車籠埔斷層向北延伸的端點 也是能量釋放最劇烈的地方之一 由於斷層活動猛烈 導致整座山體地貌劇變 震後的斷層面清晰可見 是台灣少見的直接可見地表斷層位移地點   當年車籠埔斷層在此破裂 海拔近千公尺的山區 釋放了驚人的能量讓地層劇烈的錯動 山體隆起滑動、崩裂天地似乎瞬間翻轉 在電力中斷之後四周也陷入一片漆黑 緊接著頻繁的餘震接踵而來 在那漫漫的長夜中 除了充滿無力感的驚恐之外 也有著許多讓人心酸難忘的記憶 只有曾經親身經歷那一夜的人 才能體會這片土地曾經的顫抖與哭泣   震災後 這裡被規劃為地震教育與紀念場所 以「九份二山震爆點紀念園區」形式對外開放 展示地層錯動後形成的岩層剖面 遊客可親眼目睹大自然的力量 開闊的視野可以遠眺山谷地形 體會震後大地重塑的景象   從中寮龍南路往月桃巷的方向 沿著蜿蜒的山路走往九份二山的震爆點 龍南路是當地的主要鄉道 海拔高度大約 350 公尺 轉入月桃巷後 道路變窄約僅容一車通行 走到了中段山腰時坡度變得十分明顯 其中包括了幾處陡峭的髮夾彎     在轉角處會明顯感受到坡度變化 這時高度也已經提升到海拔約 850 公尺左右 途中會穿越原始的林地與茶園 高度越高視野越開闊 開闊處可遠眺山腳下的鄉鎮與周邊的山脈 經歷了幾次驚險的會車之後 終於到達九份二山震爆點               這裡是 921 地震的地理起點 是我們對大自然敬畏與理解的啟蒙地 是大自然向人類展示能量的表現 地底累積的能量在釋放後遺留下的痕跡 這是地球呼吸的律動也是大地災難的起點 這道深刻於大地的傷痕 經過了休養之後如今靜默無言 現場保留的斷層地貌 讓後人得以親眼見證地...

南投中寮石龍宮 香火與泡麵的邂逅

圖片
南投中寮是一個低調卻充滿傳奇的地方 石龍宮 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泡麵土地公廟」 這座位於鄉間 四周被山林環抱的小廟 不僅香火鼎盛加上與泡麵相關的祈福方式 在奉祀土地公的廟宇中獨樹一格 也成為了一座最接地氣的土地公廟   刻意的早些出發 主要的目的是 想去中寮街上吃一碗好吃的麵 在路邊簡易搭建的房舍中 屋頂上呼呼作響的電風扇 為這夏日帶來了些許的涼意 坐在老舊的桌椅上 吃著傳統古早味的料理 一碗配料豐富的什錦麵 幾盤口味清爽的涼菜 加上屋旁原生態的田園景緻 這簡單原味的料理與環境 帶來了久違的口感與深度的感動   傳聞中 早期在中寮山區工作的人 用餐時刻會在廟前煮個泡麵來吃 在這同時也會與土地公一同分享 在土地公的庇佑下事業順利財運亨通 口耳相傳後人們群起仿效 也開啟了用泡麵來祈福的模式   石龍宮的主神是福德正神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土地公 老人家面露慈祥守護著這座小山村 也照顧著來到這裡祈願的人們 依山傍水特殊的地理位置 有人認為是個充滿靈性以及轉運求財的寶地 供桌上的香灰上浮現的線條裡 透露著可以改變人生的密碼 等待著有緣人來此發掘   到這裡來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 無須隆重的儀式與供品 只需帶著最虔誠的心意 在裊裊上升的煙香之中 默默地感受著土地公的顯赫神威   廟前的泡麵擺放區 整齊排列著五顏六色各種口味的泡麵 拿著自己喜歡的泡麵 在廟邊的開闊處 準備著熱水機、碗筷、座椅 讓人們可以在享用泡麵的同時 看著廟邊的山光水色 感受這山林間難得的寧靜氣息 在泡麵的口感與香氣之中靜靜的思考 回看著過去的腳印與計劃未來的方向 在福德正神的引領下找到一個突破現況的契機 這就是一碗泡麵帶來一段新人生的傳說   從廟前停車場的規模 與逐漸成形中的商店街 可以感覺到石龍宮的改變 有許多遊客來到這裡只是匆匆打卡 其實到廟宇的主要訴求是著重於心靈上的層面 走入石龍宮土地公的領域之中 先靜下心來 泡一碗喜歡的麵 然後坐在涼亭下 向土地公說說自己的近況與願望 這樣簡單的過程會讓人感受到安定與滿足   當信仰不再是莊嚴神聖的祭儀 而是一種溫暖的人情互動 就像是在自己家裡一般 家人們相互分享食物與交換祝福 石龍宮是一個療癒心靈的場所 在這裡泡麵是一種祝福的語言 香爐裡陣陣的煙香中顯現著土地公的神威 透過一口口熱騰騰的麵湯 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