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5的文章

嘉義六腳 蒜頭糖廠 台糖百年蔗埕文化園區

圖片
在廣大的嘉南平原中 小火車緩緩的駛過 鐵道延展著一段兒時的記憶 在嘉義六腳鄉有 一座散發時光味道的蒜頭糖廠 讓我們一起走進 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蔗埕文化園區 感受一下濃濃的和風與復古懷舊的氣息   製糖業的全盛期 台糖在台灣擁有大片用來種植甘蔗的土地 加上生產和儲存以及運輸的需求 大片空曠的廠房和甘蔗田 還有綿延的鐵道是糖廠給人的第一印象   蒜頭糖廠創立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 在日本時代 這裡是台灣南部的重要製糖基地之一 蒜頭糖廠見證著台糖從製糖王國到產業轉型的整個過程 由於國際局勢的改變與時代的發展 如今糖廠已停止生產 但園區內仍保留了當年完整的設備 鐵道系統和宿舍建築群 是目前少數還維持良好狀態的糖業遺址   製糖工場中還保留當年的設備 設施的規模龐大也充滿工業美感 蔗埕文化館裡 介紹了製糖流程與糖廠的歷史 在資料中也能回味當年員工和眷屬的生活樣貌   糖鐵蒜頭車站是一座日式木造風格的建築 不僅保存良好並且還維持原本的用途 車站本體完整保留原貌 沒有過度的翻修 嶄露著百年的歷史痕跡 車站整體為木構建築 採用黑瓦屋頂、斜屋簷設計 木料多選用檜木或台灣杉 除了保留木頭自然的質感 也展現出當時建築匠師高超的工藝 站體不大但是各種機能十分完整 內部設有售票窗口和行車人員辦公區 外觀搭配低矮圍籬與石板步道 散發出濃厚的日本地方鐵道風情   早期糖鐵五分車鐵道主要是用來運送甘蔗 以及成品的運輸 為了配合地方的交通需求 也經營了客運的業務 冒著陣陣黑煙的小火車行駛在田野之中 眼前都是甘蔗田與鄉間風景 一路上框框噹噹的碰撞聲響個不停 這情境也是許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 如今蒜頭糖廠的五分車 轉型為觀光用途 主要行駛至嘉義高鐵站與故宮南院   園區有著大片保存良好的日式宿舍區 這些宿舍是當年糖廠職工的宿舍 建築主體為日式木構造 屋頂鋪著古樸的瓦片 在歲月的流動之中 牆面呈現斑駁但卻依舊溫潤 午後的陽光穿透芒果樹的枝葉照射在木牆上 地上飄落著大片落葉 帶著棉絮的木棉花種子隨風飄散 落在灌木叢之間或是草地上 為這安靜的樹林間 營造出一個靜謐而優雅的空間   大熱天裡在園區中走上一圈後 早已是滿頭大汗 到販賣部吃個台糖冰品這是一定要的啦 其中較為少見的健素冰有著不同的口味 是在糖廠才吃得到的味道 當然也有其他不同品項的選擇...

台南新化老城區 舌尖與時光的旅行

圖片
這回要去走訪台南新化老街 除了欣賞融合巴洛克與日式風格的街景 也走入武德殿與日式宿舍群感受濃濃的和風 還有不能錯過的在地美食羊肉料理 夏天吃也不會覺得燥熱喔 立刻出發來去探索這個 兼具歷史文化與美味的台南小鎮吧!   新化原名「大目降」 因為地處山區與平原交界 也是通往玉井、左鎮等地的交通樞紐 因此很自然的發展成為地方行政與商業中心 日本時代實施了市街改正 將新化老街改建為現今所見的形式 整齊的兩層樓巴洛克風格建築群 充滿濃厚的日式風情 無論是帶著古味的老舖 還是改造過的咖啡店 都保留著原始建築的樣貌 陽光灑落在斑駁的牆面上 華麗的牌樓立面 除了展現出當時新化地方的富裕和商家的風華 也映照出老建築走過漫長歲月的滄桑感   南台灣的生活節奏 總是帶著一種慢火細熬的溫度 在台南新化 緩慢的步調更是日常生活的體現 這條不到五百公尺的老街 承載著超過百年的故事 也成為遊客深度旅遊的熱門景點之一   來到新化的武德殿 這座於昭和時代興建的日式武道館 建築融合了和式與文藝復興的風格 當年是劍道與柔道練習場 如今已公告為市定古蹟 建築本體為木構造設計 內部的空間十分的寬敞 屋頂為傳統日式歇山頂 在屋脊上看得到日本神社的影子 屋內仍保有具有彈性特色的木質地板 房舍周邊環繞著明亮的木造格窗 整體建築散發出沉靜又莊嚴的格調 只是到達時適逢午休時段 所以只能在窗戶外 概略的去理解這老建物的內在之美   日式宿舍區 是一個曾經被遺忘卻極其優美的空間 也是體驗日式慢活氣息的好去處 經過整修之後部分已活化為茶屋以及展覽館與文創商店 榕樹下幾棟木造老屋 灰黑色屋瓦下有著寬大的屋簷 屋內和式格局加上庭院造景 靠近時可以聞到淡淡的木頭氣味 現場所營造出的情境 會讓人有如走入早期電影裡的錯覺 平日裡 這裡沒有喧囂的人聲與車流 靜謐的巷弄中老屋時光似乎早已凝結 斑駁的木牆保留原始木條紋理散發出濃濃的和式風情 庭院中散佈著黑白卵石和矮松 也能見到石燈籠或隨風飄動中的紅色燈籠 這片日式宿舍區靜靜地訴說光陰的故事 讓人能感受日本時代的溫柔與樸實 漫步其間 空氣中充滿靜謐與禪意 讓這思古的情懷在老屋之間悄悄流轉著 可能是高溫的氣候或是平日中旅遊人潮不多的緣故 宿舍區裡的店家大多沒有營業 想要深入體驗日式宿舍建築的內在 最好選擇在假日時段會比較有機會   在新化...

台南新化 走進枯水期的虎頭埤 看見另一種風景

圖片
2025 五月中旬的虎頭埤 湖水退去 吊橋封閉 少了遊人如織 也沒有滿開的阿勃勒 一切似乎都不是最理想的時候 但也正因如此 讓我得以靜下來 看見風景不說話時的樣子 這是一段無聲卻深刻的旅行記錄   虎頭埤風景區 位於台南市新化區 建於清朝道光年間 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在台灣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水庫 原為灌溉用途 現今轉型為以觀光休閒為主要用途的場域   虎頭埤以其山勢如虎而得名 在豐水期時迷人的湖光山色 「虎埤泛月」的美景 也曾被列為南瀛八大景之首 虎月亭矗立於湖中小島 隨著水位的時高時低 在小島外圍的泥地上留下了圓形的水痕 在泥土乾涸之後形成狀似螺殼的模樣 這孤嶼螺痕罕見的景象 也為這景區增添了一個獨特的亮點 園區內也有各種休閒設施 另外也有露營區、烤肉區、釣魚區等 提供多樣化的休閒選擇   在春末初夏時節 理論上在台南虎頭埤中 會是湖面波光粼粼 映照著藍天與翠綠山林 環湖山林一帶樹木陸續長出新芽 整體色調由嫩綠漸轉濃綠 微風中空氣清新宜人 恬靜而生機盎然的風貌 加上這段時間氣溫尚未炎熱 是適合健走與踏青的好時節   2025 年的五月中旬 我們來到了台南新化的虎頭埤風景區 園區內呈現出乎意料之外的寧靜 或許是非假日 又或許是湖中未見粼粼的波光 寬廣的園區內 看不見來此遊湖賞景的旅遊人潮 只聽見岸邊的樹林中 風吹樹搖的沙沙聲   正值枯水期湖面 水面大幅的消退 大片的湖床裸露乾裂 水上的碼頭孤單的依靠在泥地邊緣 只剩下湖中深水處的波光與倒影 不再寬廣的湖面顯得有些寂寥 卻也顯露出一種帶著滄桑的味覺   這季節應該是艷黃色的阿勃勒盛開的時間 可是馬路兩旁整排高大的阿勃勒 枝頭上依然是呈現一片空白的狀態 只見圓柱形條狀的果莢隨風搖擺著   少數的遊客遊走其中 沒有花瓣飄落的步道顯得有些空蕩 只有斑駁的陽光從枝葉間灑下 走在安靜林間步道之中 可以看見蝴蝶飛舞 草叢間偶而傳出蟲鳴聲 也可見大樹上 隨風飄落棉絮狀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