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苗栗苑裡 山腳國小日式宿舍群 檜木香裡的老時光

圖片
  山腳國小日式宿舍群 座落於苗栗苑裡鎮東側的山腳社區 這裡遠離塵囂 從宿舍前望去金黃與翠綠相間的稻浪隨風搖曳 房舍間低矮的土牆與小巷弄中 不時傳來幾聲犬吠與孩童嬉戲的聲音 時光似乎停滯在那個緩慢節奏的年代 微風從田野吹來 夾帶著土壤與青草的香味 這芳香的味覺讓人不自覺地放慢腳步 社區中還留有幾棟傳統三合院與紅磚老厝 走在小巷間可以感受到與自然簡樸的日常   在苑裡鎮的山腳國小日式宿舍區裡緩緩流動的時光中 空氣裡飄著淡淡的檜木香氣 這是一處少為人知的角落 就如同是藏在時光裡的一頁老照片 靜靜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這些建築是日本時代所興建的宿舍群 建築的主體是木造 屋頂上覆蓋著灰黑色的瓦片 屋內有玄關、和室、廚房、衛浴 還有通往後院的走廊 大型的窗戶確保了整個屋內的通風與採光 屋底為架高的設計 這些技巧展示著當年日本匠師的智慧 走在高大的樹下 陣陣的微風和耳邊傳來蟬的鳴叫聲 靜謐的庭院中找個角落坐了下來 迎著風閉上眼睛用心來感受那段遠去的年代   屋前的長廊上陽光灑落 白色紙窗後檯燈下 戴著圓框眼鏡的老師正在批改作業 廚房裡碗盤的碰撞聲中 飄出白飯與味噌的香氣 隨著時間的流動 這些人這些事雖已時過境遷 但這些畫面卻依然歷歷在目   校園裡 嶄新的校舍與色彩繽紛的跑道 看見了基層教育的新希望 暑假中聽不見小朋友朗朗的讀書聲 走在其中心中若有所失 宿舍群旁邊的草地邊 幾位工作中的維修師傅正忙碌著 陣陣的電鑽聲與敲打聲打破了校園中的寧靜   喜歡老建築的古樸和滄桑的美感 在其中可重溫內心深處的一些記憶 或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曾經聽聞或是親身經歷過 無論是斑駁的木窗或是風化嚴重的屋簷 還是房舍與樹影之間交錯的光影 對我來說走訪這種有歷史氣息的景點 像是來聽老建築訴說往事 每一條裂縫 每一道木頭的紋理 都藏著一段兒時熟悉的回憶 都可從其中得到一些心靈上的撫慰   苑裡山腳國小的日式宿舍群 保存了日本時代的教育與建築記憶 或許不是熱門的旅遊景點 但卻是一處適合慢遊的所在 這裡沒有吵雜的人群 只有歷史留下的沉穩與寧靜 這個小角落可以聽見歲月的腳步聲 ...

苗栗通霄 百年日式木造車站 新埔車站

圖片
  今天我們來到苗栗通霄 探訪一座與海為鄰 與歲月並肩的小站 一座超過百年歷史的日式木造小站 新埔車站 這個台鐵海線上的小車站 如今站外不見繁忙的車流 站內也沒有熙攘的人潮 在一波波海浪聲中 區間列車緩緩駛過 木頭站體所散發出來的沉穩氣息 在微鹹的海風之中從未間段   日本時代 這座名為「新埔驛」的小站 長久以來幾經更替 從設站初期的地方要站到現今的簡易站 主建物已被苗栗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老車站得以原味的被保留下來   新埔車站的站體 為「日式和洋折衷風格」的木造建築 外牆使用淡雅的米白色系 屋脊覆以傳統黑瓦 斜屋頂設計符合當地的氣候與環境 也呈現出那個年代日式建築的細緻與實用   候車大廳裡那張木製長椅 以及保存完好的老木窗與舊式售票口 即便是如今已不再經由這小窗口來發售車票 木製的售票窗口 依然是默默守望著來來去去的旅人   登上連接兩座月台的跨線天橋 東邊的視角延伸至公路的邊緣 西邊則是可以遠望湛藍的海洋與海岸線附近的村落 這裡是台灣西部幹線上最接近台灣海峽的火車站之一   新埔車站被列為「海線五寶」之一 與談文、大山、日南、追分等站使用相同的設計圖 擁有一樣的日式美學與功能規劃 這五座車站被視為台灣鐵路歷史與建築的活教材 是旅人與鐵道迷心中的極品   屋簷下可發現許多細節  Y 字形木柱撐起了屋頂 樑柱之間的牛眼窗具通風與採光功能 原木的紋理因歲月而褪色 但那股歷盡滄桑的厚實感 卻更能撫慰人們的內心   陽光透過木窗灑落站內 木造車站披上一層溫暖的色澤 偶有列車駛過 轟隆隆的聲音在站內回響著 走出車站 車站周圍只有幾戶民宅 小村落裡十分的安靜 只見一旁風吹草低的田野與延伸至遠處的鐵道   已經失去昔日光環的新埔車站 只有區間車會在這裡停靠 站內也無人值班 取而代之的是乘客進出車站時 透過刷卡機所發出的叮咚聲 在這樣的老車站駐足或遊走其中 伸手就能觸摸到木頭上的溫度 慢行之中也可細細地咀嚼著過往歲月殘存的氣息   新埔車站是鐵道旅行中的一個小站 百年木造車站的風韻呈現出日式建築的優雅 一座靜靜守著鐵道與海風的小站 當鐵道與海的交會時 碰撞出了耀眼的亮點 在這裡有著許多令人驚豔的事物 靜靜等待您到這裡來發現 也可能會是您與舊時光重逢的入口 在快節奏的現...

苗栗苑裡 親近老建築 品嘗市場美食 體驗在地人情味

圖片
  走在苑裡鎮的老城區裡 陽光灑落 在古老街屋的紅磚牆與洗石子的立面上 斑駁牆角與木窗仍殘留當年的氣息 這裡就是苑裡人記憶中的街景   苑裡是一座有歷史的小鎮 從清朝乾隆年間 街市在媽祖廟邊逐漸聚集 到了日本時期在海線鐵路開通後 傳統市場附近一帶被重新規劃為主要街道 一整排的連棟街屋訴說著當年的繁華 也奠定了今日苑裡老街的樣貌   這裡的街屋多為兩層樓房 建築式樣為紅磚牆洗和石子立面 構築出典型的台灣海線城鎮風貌 簡約的線條沒有華麗的雕刻 也不追求浮誇的裝飾以實用為主 體現出當地特有勤懇踏實的精神   或許是特殊的地理位置 帶著鹹味的土地適合種植藺草 藺草也成就了早期苑裡草編產業的輝煌 藺草帽與草蓆 在小鎮中被一雙雙巧手編織出來並遠銷海內外 老城區裡至今仍會看到與草帽草蓆相關的老店 這是苑裡的藺草時代縮影   傳統市場裡 隱藏著庶民日常的幸福滋味 走進市場就像走入了一座美食寶庫 市場裡小攤的老闆親切熱情 加上實惠的商品價格 絕對可以滿足長期受到壓抑的購買慾   老麵店裡天花板上的電扇呼呼的吹著 坐在古味十足的木窗邊 點上一碗香氣撲鼻的羹麵 再切幾樣喜歡的小菜 古早味的黃麵入口彈牙 帶著甜味的羹湯不油不膩 這種只要銅板價的古早味麵食 是當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回憶   還有那間藏身市場角落總是排著人龍的炸雞攤 炸雞腿外酥內嫩、香氣十足 出爐後很快就會被秒殺 之所以這麼受歡迎 除了是酥脆的口感與迷人的肉香之外 親民的價位與真材實料的堅持 才會讓人吃得如此滿足又感動 傳統市場可以看見最貼近生活的視角 在品嘗這些美食的同時 臉上的笑容與眼神 是庶民日常生活中最溫暖與幸福的光景   老城區裡整排的街屋上 老建築歷經歲月洗禮 有的磚牆剝落、有的木窗歪斜 卻依然挺立不倒 古老的鐵花窗、木門、紅磚山牆 依舊保留著百年前的模樣 其中部分建築已改裝為現代商家 也有在外觀上加裝鐵皮 有的立面也被現代化的招牌覆蓋 但這些新舊並存的拼貼 讓人覺得這條街還存在著生命力 至少是還有人居住還有人在走動 也持續地在延續著老屋的價值 用著年邁的背影與滿臉皺紋的臉龐 守護著這段歷史與生活     苑裡是一個未經包裝的小鎮 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輩 用緩慢的語調 訴說著一段段關於古早和家的故事 苑裡街上的老街屋不只是牆與...

中興新村的午後時光 為花開而來 為回憶而停留

圖片
  2025 年六月的下旬 我們來到了南投中興新村 一個曾經是政務繁忙的所在 在褪下了原有的光環之後 如今呈現出安詳靜好的地方 此行原本是為荷花而來 在未見滿開的花況之際 意外收穫了一場關於記憶與風土的深刻旅程   中興新村省府路兩旁的荷花池 是南投地區著名的夏日賞荷景點 從五月底至六月上旬是荷花盛開的時間點 不過一直到七月初   仍可見零星花開的景象 荷池長約 500 米左右 馬路兩側有著高大的椰林 在盛開季節荷花池裡會有多色荷花交織其中 在隨風搖擺的荷葉映襯之下 迷人的景色總會吸引許多人到這裡來賞花   觀賞荷花最佳的時段是清晨至上午十點之前 此時荷花花瓣初展 葉片上有著晶瑩的露珠 池邊微風輕拂蜜蜂飛舞其間 在朝陽柔和光線之中顯得十分的唯美   夏季初應是荷花盛開的時節 然而池內只見零星綻放的花朵與大片翠綠的荷葉 或許是氣候使然又或許是我們來的不是時候 無緣遇見滿池花開的壯觀景象 荷葉間可見大量飽實的蓮蓬 在遠望的視角之中 椰林下翠綠的荷葉隨風搖曳 在無壓的午後 依然可以感受到中興新村內 所散發出來淡淡的釋然與安定的悠閒氣息   放慢腳步轉進宿舍區的老巷弄之間 一條條巷弄裡充滿了熟悉又陌生的場景 引領著我們穿越時光 回到那個熱鬧非凡 帶著省府光環歲月的黃金年代   老建築依舊保有昔日的樣貌 在滿園的綠意中矮牆、紅瓦、木窗 斑駁的牆面記錄著歲月的痕跡 當年居民繁忙穿梭其間 如今繁華已逝卻多了幾分從容與安穩   大操場的周邊是舉辦各項大型活動的核心地點 寬闊的草地邊環繞著成排的大樹 樹下盤根錯節的根系交織出網狀的圖騰 色彩繽紛的風箏 在湛藍天空中自由翱翔 樹影斑斕中一陣陣微風吹來 老人家靜坐在樹下乘涼 在流動的歲月中看著村子內的轉變 回想著那些曾在這裡生活、成長、奮鬥的身影 風吹過時 大樹的樹葉間沙沙作響 吹散了盛夏的悶熱 也吹走了那些逐漸淡出的日常   這回沒能遇上滿池盛開的荷花 卻讓我們真正看見了中興新村的內在 這是一個能讓人停下腳步靜靜享受的地方 即便是當年的繁華已不再 中興新村仍然用著自己的節奏 默默譜寫著一段段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 中興新村的魅力不只是來自花開時的美景 而是存在於那些看似平凡 ...